时间: 2025-05-01 04:2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03
体鸣乐器是指一类通过乐器本身振动发声的乐器。这类乐器不依赖于空气柱振动,而是通过直接敲击、摩擦或拨动乐器体产生声音。体鸣乐器包括木琴、钢片琴、颤音琴、锣、钹等。
在音乐专业领域,体鸣乐器是乐器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用于音乐创作、演奏和教学。在文学作品中,体鸣乐器可能被用来象征特定的情感或场景,如清脆的木琴声可能代表欢乐或童真。在口语中,提及体鸣乐器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同义词:敲击乐器(但敲击乐器包括更广泛的乐器,如鼓等) 反义词:弦乐器、管乐器(这些依赖于弦或空气柱振动发声)
体鸣乐器的概念源于对乐器发声原理的分类。随着音乐理论和乐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体鸣乐器的种类和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在不同文化中,体鸣乐器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应用。例如,非洲文化中的鼓(虽然不完全属于体鸣乐器)在社会和**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体鸣乐器通常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尤其是木琴和钢片琴的声音,常让人联想到童年的欢乐时光或自然界的清新气息。
在音乐教育中,体鸣乐器常被用于儿童音乐启蒙,因其易于上手和富有乐趣的特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晨曦中,木琴的音符跳跃,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下,一位音乐家在户外演奏木琴,音符在空中跳跃,与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在不同文化中,体鸣乐器的种类和使用方式各异。例如,日本的和太鼓虽然不是体鸣乐器,但其社会和文化意义与体鸣乐器在某些文化中的作用相似。
体鸣乐器不仅是音乐表达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了解和学体鸣乐器,不仅能够丰富音乐知识,还能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体鸣乐器这一词汇,能够准确传达音乐相关的信息和情感。
1.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2.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
3.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4.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