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3:18
“焦了尾巴梢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动物的尾巴末端被烧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形容情况非常糟糕,已经到了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悲剧性的结局或不可逆转的错误。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处于极度困境或尴尬的境地。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或情境中,仍可能被用来形容极端的失败或损失。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从描述物理状态的“焦了尾巴梢子”引申为比喻性的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极端糟糕情况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动物的尾巴通常不被视为重要的身体部位,因此用“焦了尾巴梢子”来形容极端情况,可能是因为这种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从而强化了比喻的效果。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和悲观的,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无法挽回的绝望状态。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烧焦的物体,以及与之相关的痛苦和损失。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自己在某个项目或生活中的失败经历,强调情况的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焦了尾巴梢子,灰烬中的希望, 燃烧的梦想,终成过往。
视觉上,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烧焦的木头或动物的尾巴,黑色和焦痕是主要的视觉元素。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火焰的噼啪声或绝望的叹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比喻表达,如英语中的“hit rock bottom”或“at the end of one's rope”,也有类似的含义。
“焦了尾巴梢子”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强有力的比喻,用来形容极端糟糕的情况。它在文学和口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传达绝望和无法挽回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3. 【尾】
4.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5.
【梢】
(形声。从木,肖声。本义:树木的末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梢,梢木也。 、 《尔雅》。注:“谓木无枝柯,梢擢长而杀者。”-梢,梢擢。 、 白居易《有木诗》-开花寄树梢。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
【组词】
树梢;枝梢
6.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