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3:02
焦味: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描述一种由于物质燃烧或加热过度而产生的特殊气味,通常带有不愉快的、刺鼻的特征。
焦味一词源于汉语,其中“焦”字古已有之,意指物体因高温而变黑或变硬。随着时间的推移,“焦味”逐渐被用来特指这种状态下的气味。
在某些文化中,焦味可能与不吉利或灾难联系在一起,如火灾或事故。在烹饪文化中,焦味则常常是烹饪失败的标志。
焦味往往引起人的不适感,可能联想到危险、损失或失败。它也可能唤起对某些特定**的记忆,如家庭火灾或烹饪事故。
个人经历中,焦味可能与某次烹饪失败的经历相关,如烤蛋糕时忘记时间,结果蛋糕完全焦黑,整个厨房充满了焦味。
在诗歌中,焦味可以被用来象征失去或悲伤:
火舌吞噬了旧日的信笺, 焦味在空气中徘徊不去, 如同逝去的时光,无法挽回。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焦味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情感联想大致相似。例如,英语中的“burnt smell”或“scorched odor”。
焦味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应用。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气味,还可能引发人们对危险、损失或失败的联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多重含义和情感联想是非常重要的。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