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2:13
“乖巧”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行为听话、顺从,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懂事的态度。通常用来形容孩子或宠物,暗示他们遵守规则、不惹麻烦,且容易相处。
“乖巧”一词源自汉语,其中“乖”意味着违背常规,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表示顺从和听话。而“巧”则指巧妙、灵活,结合起来,“乖巧”就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文化中,“乖巧”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品质,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能够乖巧听话。这种观念也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和谐的重视。
“乖巧”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温馨和可爱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小动物或孩子天真无邪的样子。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或家庭的美好回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非常乖巧的邻居小孩,他总是礼貌地打招呼,帮助老人过马路,这让我对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乖巧”:
乖巧的风,轻轻吹过, 不扰一叶,不惊一鸟。
想象一只小猫安静地躺在阳光下,或者一个孩子在图书馆里静静地看书,这些都是“乖巧”带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呼吸声或翻书的声音。
在英语中,“乖巧”可以对应“well-behaved”或“obedient”,虽然这些词也有顺从的含义,但“乖巧”更多了一层可爱和机灵的意味。
通过对“乖巧”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这个词不仅仅是描述行为,还蕴含了文化价值观和对美好品质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乖】
(会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从“北”。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义:背离,违背,不和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乖,戾也。 、 《贾子道术》-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 、 《楚辞·怨世》-吾独乖刺而无当兮。 、 《广雅》-乖,背也。 、 《左传·昭公三十年》-楚执政众而乖。 、 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 唐·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 汉·王充《论衡·薄葬》-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
【组词】
乖礼、 乖角、 乖贰、 乖背、 乖则
2.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