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4:09
悬丝:字面意思是指悬挂着的细丝,通常指的是非常细的线或丝状物,悬挂在空中或物体上。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比喻为悬而未决的状态或事物,如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情感。
“悬丝”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实际的细丝。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用法,用以描述心理或情感上的不稳定状态。
在**文化中,“悬丝”常与细腻、敏感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如在古典文学中形容女子的情感状态。
“悬丝”给人以脆弱、不稳定的感觉,常引发人们对即将发生的变化的担忧或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用“悬丝”来形容某次旅行前的紧张和期待,感觉就像是在悬崖边上的一根细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如悬丝,在风中轻轻摇曳,等待着那一缕温暖的阳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ging by a thread”,意思相近,都表示处于危险或不确定的状态。
“悬丝”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比喻性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细丝,更广泛地用于描述心理和情感上的不稳定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