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4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44:40
词汇“引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时。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引年”进行深入分析:
“引年”字面意思是“引退年龄”,指的是古代官员到了一定年龄后,按照规定退休。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对于官员退休年龄的明确规定和制度。
在古代文献中,“引年”常用于描述官员退休的情况,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提到:“大夫以上,引年致仕。”这里的“引年致仕”就是指官员到了规定的年龄后退休。
“引年”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员退休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在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年”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官员年龄和职责的明确规定,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老敬贤的文化传统。
“引年”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庄重和仪式感,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退休时的场景,以及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岁月。
在现代社会,虽然“引年”这个词汇不常用,但退休制度依然存在,人们到了一定年龄后会退休,享受晚年生活。
在创作中,可以将“引年”融入到描述古代官员退休的场景中,如:“岁月如梭,他终于到了引年的时刻,告别了朝堂,回归田园。”
结合古代官员退休的画面,可以想象一位老者缓缓离开官府,周围是恭敬的下属和家人,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琴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退休制度,如日本的“定年”,但具体词汇和制度细节可能有所不同。
“引年”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对于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