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0:16
勃然奋励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勃然”和“奋励”两个词组成。“勃然”意指突然、猛烈的样子,“奋励”则表示振奋、激励。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突然间振奋起来,充满力量和动力。
在文学作品中,勃然奋励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关键时刻突然振作,展现出强烈的决心和行动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某人突然变得非常积极或充满活力时,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个体或团队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反应。
同义词:奋发图强、振奋精神、激昂奋发 反义词:萎靡不振、颓废无力、消极怠工
勃然奋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勃然”和“奋励”两个古汉语词汇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词汇分别有其独立的使用历史,后来结合形成成语,用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在文化中,勃然奋励**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知难而进”的精神,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环境中。
勃然奋励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勇气、决心和行动力。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退缩,勇往直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项目失败后感到非常沮丧,但随后我勃然奋励,重新审视问题,调整策略,并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勃然奋励,心火燃烧。
不畏前路崎岖,
只为那一抹曙光。
勃然奋励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风雨中挺立,眼神坚定,背景是雷电交加的天空。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英语中,勃然奋励可以对应为“suddenly become invigorated”或“rally with renewed vigo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勃然奋励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在描述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时更加准确和有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勃然奋励,不可恐慑也。
1.
【勃】
(形声。从力,孛(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勃,排也。 、 《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勃,展也。
【组词】
勃郁、 勃屑
兴起;旺盛。
【引证】
马融《长笛赋》-气喷勃以布覆兮。 、 《广雅》-勃勃,盛也。 、 《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勃然平世之俗起焉。
【组词】
蓬勃、 勃腾腾、 勃勃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4.
【励】
(形声。从力,厉声。本义:勉力,努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勵,勉力也。 、 《书·立政》-用勵相我邦家。 、 《书·皋谟》-庶明励翼。 、 《鬼谷子·决篇》-励于一言。
【组词】
砺翼、 励志、 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