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36
“据梧而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依靠在梧桐树下闭目休息。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放松休息,或者比喻隐居山林,远离尘嚣。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状态,如在山水诗或隐逸诗中。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自然环境中放松的状态。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古典文学或哲学时。
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隐逸文化,特别是那些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宁静的文人墨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没有太大变化,仍然保持着其原始的隐逸和宁静的意味。
在**传统文化中,隐逸是一种被高度赞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据梧而瞑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悠闲生活。它让我想到远离喧嚣,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安静的公园里,坐在一棵大树下,闭目养神,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据梧而瞑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梧桐树下,我据梧而瞑, 心随风动,梦随云飘。”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梧桐树下,闭着眼睛,周围是鸟鸣和微风的声音,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ting under an oak tree”,虽然意境相似,但没有像“据梧而瞑”这样富有诗意和隐逸的意味。
“据梧而瞑”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休息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故知尽虑穷,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瞑。
1.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
2.
【梧】
屋梁上两头起支架作用的斜柱。
【引证】
《营造法式》-斜柱,其名有五:一曰斜柱,二曰梧,三曰迕,四曰枝樘,五曰叉手。
古地名。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瞑】
闭上眼睛。
【引证】
《说文》-瞑,翕目也。 、 《楚辞·招魂》-然后得瞑些。 、 《庄子·德充符》-据槁梧而瞑。 、 《六韬·龙韬·军势》-迅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 嵇康《养生论》-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组词】
瞑目蹲身、 瞑睫、 瞑坐、 瞑拜
睡觉,打瞌睡。 同: 眠
【引证】
《庄子·知北游》-神农隐几阖户昼瞑。 、 嵇康《养生论》-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