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0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09:14
“分毫不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分钱也不拿”,形容非常廉洁或非常节俭,不接受任何报酬或利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好处或报酬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分毫不取”常用来形容那些廉洁奉公、不图私利的人物形象,如古代的清官或现代的公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非常节俭,不愿意花一分钱,或者在商业交易中拒绝接受任何回扣。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会计,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接受任何非法报酬的专业人士。
同义词:一毛不拔、廉洁奉公、清正廉洁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污腐化、贪赃枉法
“分毫不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于廉洁官员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正式的文学作品或新闻报道中。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标准,尤其是在官场和商业领域。因此,“分毫不取”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美,也是对社会公正和清廉的期望。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廉洁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的人物形象,激发人们对公正和清廉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坚持分毫不取的原则,不接受学生或家长的任何礼物,这种行为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清风拂面,分毫不取,廉洁如玉,照亮人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穿古代官服的清官,手持文书,面带微笑,周围是赞誉的百姓。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筝曲,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take a penny”,但这个表达没有“分毫不取”那么强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分毫不取”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美,也是对社会公正和清廉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廉洁和正直的价值观。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