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6:33
火罐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于拔罐疗法的工具,通常由玻璃、陶瓷或竹子制成,内部加热后产生负压,吸附在人体皮肤上,以达到治疗目的。基本含义是指这种特定的医疗工具。
火罐儿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拔罐器、拔罐工具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药物治疗”相对比。
火罐儿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学,其历史悠久,最早的拔罐疗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在**,拔罐疗法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火罐儿成为中医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
火罐儿 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火罐儿 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火罐儿 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火罐儿 融入诗歌:
在古老的中医堂,
火罐儿轻轻响,
负压吸皮肤,
痛楚渐消散。
火罐儿 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火罐儿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火罐儿 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罐】 (形声。从缶(fǒu),雚声。从“缶”,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用陶或金属制成的汲水器、容器)。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