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07:05
“属辞比事”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按照辞令的性质来比较事情的轻重缓急,即根据言辞的性质来判断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务时,要根据言辞的轻重来决定事情的处理顺序和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属辞比事”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处理复杂事务时的策略和智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或管理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言辞和策略的重要性。
同义词: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反义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刻舟求剑
“属辞比事”源自《左传》,是**古代史书《左传》中的一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献和口语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和策略被视为处理事务的重要工具。因此,“属辞比事”强调了在处理复杂情况时,言辞和策略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和智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深思熟虑、善于处理复杂事务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在多个紧急任务中做出选择的情况。那时,我意识到“属辞比事”的重要性,学会了根据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来安排工作顺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属辞比事,智者行,言辞之间,见真章。”
想象一个智者在书房中沉思,周围是古籍和地图,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属辞比事”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ighing the words against the actions”,强调了言辞和行动之间的平衡。
“属辞比事”是一个强调言辞和策略重要性的成语,它在处理复杂事务时提供了指导。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重视在决策和行动中的言辞和策略。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劳逸宜均。
1.
【属】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 、 《史记·魏公子列传》-冠盖相属。 、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组词】
属纩、 属界、 属连、 属志、 属引、 属文、 属读、 属聚、 属丝、 属好、 属怨、 前后相属
缀辑;撰写。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 、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
【组词】
属文、 属辞、 属书、 属对、 属缀、 属稿、 属诗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3.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4.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