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2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28:54
妖物:在中文里,“妖物”通常指的是超自然或神秘的生物,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邪恶的、有害的或具有迷惑性的。这个词汇常常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关联,用来描述那些非人类的、具有魔法或超自然能力的生物。
“妖物”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妖”字相关,后者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不祥或邪恶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妖物”逐渐被用来描述各种超自然的、通常是负面的生物。
在传统文化中,“妖物”常常与民间信仰和仪式相关,人们通过讲述妖物的故事来教育后代避免危险或不道德的行为。
“妖物”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未知和危险。
在童年时期,我曾听过许多关于妖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对夜晚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妖物”:
在月光下,妖物悄然起舞,
它们的影子,如同古老的咒语,
在夜的深处,编织着梦的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森林中,月光透过树梢,地面上映出斑驳的影子,仿佛有妖物在其中穿梭。配合上低沉的风声和远处神秘的鸟鸣,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既神秘又有些不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nster”或“creature”,它们也用来描述超自然的生物,但“妖物”更强调其邪恶和迷惑的特性。
“妖物”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描述超自然生物的词汇,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现实与幻想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增进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1.
【妖】
(形声。从女,夭声。)。
同本义。
【引证】
《三苍》-妖,妍也。 、 《楚辞·天问》-妖夫曳衔。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妖冶,美好也。”-妖冶闲都。 、 清·侯方域《壮梅堂文集》-妖姬静女。
【组词】
妖妍、 妖姿、 妖异、 妖丽、 妖靡、 妖蛊、 妖姬、 妖玩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