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2:1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2:16:18
松手:字面意思是指放开握住物体的手,不再保持紧握的状态。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放弃控制、停止坚持或不再执着于某事物。
“松手”一词源于汉语,由“松”和“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松”有放松、松懈的意思,“手”指手部。随着语言的发展,“松手”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动作词,并衍生出比喻意义。
在**文化中,“松手”有时与“舍得”相联系,强调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或放手是一种智慧。在社会交往中,适时松手也被视为一种成熟和理性的表现。
“松手”可能引发一种解脱或无奈的情感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象征着放弃或失去,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或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松手的时刻,比如在争执中选择放手,或在追求目标时意识到需要改变策略。
在诗歌中,“松手”可以用来表达一种释放或转变的情感:
在风中松手,
让过往的云烟随风而去,
新的晨曦在等待,
心灵的翅膀,再次展翅高飞。
在英语中,“松手”可以对应为“let go”或“release”,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可能有着相似或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松手”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松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松,松木也。 、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 、 《诗·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 《搜神记·干将莫邪》-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发乱;乱发貌。
【引证】
唐·陆龟蒙《自怜赋》-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