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08
词汇“来方”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语境或古文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来方”字面意思是指来自某个方向或地方。在古文中,它可能指的是来自远方的客人或使者。
“来方”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来自远方的客人或使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来客”或“来宾”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通常持有尊敬和热情的态度,因此“来方”一词可能带有这种文化背景的意味。
“来方”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远方的朋友或亲人,带来一种温馨和期待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古风活动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营造一种古典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来方”一词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月下独酌思来方,千里之外可安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描绘一位旅人从远方走来,背景是壮丽的山川。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风音乐,营造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from afar”或“from a distant pla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来方”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