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5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7:31
回马:这个词汇字面上的意思是指骑马返回或调转马头。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比喻为在行动或策略上做出突然的转变,尤其是在已经前进或投入资源后决定返回或改变方向。
“回马”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骑马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用法,特别是在描述策略或决策的转变时。
在**文化中,“回马”常常与战略撤退或策略调整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灵活应变和审时度势的智慧。
“回马”可能引起一种突然的、戏剧性的转变的感觉,有时带有负面情感,如失败或挫折,但也可以是积极的,如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回马”的经历。原本计划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旅行,但因为家庭紧急情况,我不得不取消行程,这种突然的改变让我感到既失望又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回马”来描绘一种情感的转变:
风起云涌间,心随马蹄回,
旧梦已逝,新途未卜。
想象一匹马在草原上疾驰,突然调转方向,尘土飞扬。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电影或动画来视觉化,而马蹄声和风声则提供了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back”或“change course”,虽然字面意义不同,但都表达了在行动或计划上的转变。
“回马”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蕴含了策略和决策的转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