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44:11
反攻倒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失败或受挫后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并且清算之前的错误或损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在政治、军事或商业等领域中,一方在经历失败后重新振作,不仅恢复原有的地位,还要对之前的对手进行报复或清算。
在文学作品中,反攻倒算 常用来描绘复杂的权力斗争或战争场景,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个人在面对挫折后的复仇心态。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军事战略分析中,这个词汇则可能被用来具体分析历史**或当前的政治动态。
同义词:报复、反击、清算、复仇 反义词:投降、妥协、和解、放弃
反攻倒算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现代,主要在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频繁使用,特别是在描述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和政治领域,也开始在商业和个人生活中被使用。
在文化中,反攻倒算** 常常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传统观念相联系,强调在遭受不公或失败后,应该有耐心和策略地进行反击。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复仇和正义感,可能会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对胜利的渴望。同时,它也可能引起对权力斗争和冲突的负面联想,如暴力和复仇心理。
在个人生活中,反攻倒算 可能被用来形容在面对职场不公或个人挫折后的积极应对策略,鼓励人们不要轻易放弃,而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反击和自我提升。
在诗歌中,可以将“反攻倒算”融入描述历史战役或个人奋斗的诗句中,如:“历经千辛万苦,终将反攻倒算,星光不负赶路人。”
结合战争电影中的战斗场景或政治剧中的权力斗争,可以更好地理解“反攻倒算”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战鼓声、士兵的呐喊声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ght back”或“retaliate”,但这些词汇没有“反攻倒算”中包含的清算和复仇的深层含义。
反攻倒算 是一个充满力量和策略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动,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胜利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策略。
地主及其走狗和反动派勾结在一起,对群众进行反攻倒算,任意欺侮劳动人民。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
3.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4.
【算】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算,数也。 、 《仪礼·乡饮酒礼》-无算爵。 、 《仪礼·丧服记》-亲则月算如邦人。 、 《仪礼·士丧礼》-明衣不在算。 、 《礼记·檀弓下》-有算为之节文也。 、 《论语·子路》-何足算也? 、 《儒林外史》-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
【组词】
算还、 算尽镏铢、 算来、 算刻、 算定、 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