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9:03
甲士:字面意思是指身披铠甲的士兵,通常指的是古代军队中的重装步兵。在古代**,甲士是军队中的精英力量,他们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是战场上的主力军。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甲士常被用来形容英勇的战士,如《史记》、《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常有对甲士的描述。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甲士一词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战争或历史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军事历史研究或古代兵器研究中,甲士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重装步兵、铁甲兵、武士 反义词:轻装步兵、散兵、民兵
词源:甲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甲指铠甲,士指士兵,合起来即指身披铠甲的士兵。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士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有一定的应用。
意义和影响:甲士在古代社会中象征着国家的军事力量和防御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情感反应:甲士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英勇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士的坚韧和无畏。 联想:甲士的形象常与古代战争、英雄主义、忠诚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古代军事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甲士的铠甲和武器,感受到了古代战士的威严和力量。
诗歌:
铁甲寒光映日辉,
甲士列阵战鼓催。
长矛挥舞破敌阵,
英魂永驻古战场。
视觉联想:甲士的形象常与古代战争场景、铠甲、武器等视觉元素联系在一起。 听觉联想:想象古代战场上甲士行进的脚步声、战鼓声、兵器碰撞声等。
对应词汇: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knight”(骑士)或“heavy infantry”(重装步兵)。
理解:甲士一词不仅代表了古代军事力量,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重要性: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军事时,甲士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军事结构和文化特征。
1.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