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6:34
词汇“废私立公”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表达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废私立公”字面意思是指废除私人的利益,建立公共的利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或公共利益,是一种道德上的倡导和行为准则。
在文学作品中,“废私立公”常用来赞扬那些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公共政策和道德决策。
“废私立公”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传统文化中对于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牺牲个人利益以服务公共利益的标准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因此,“废私立公”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高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无私、奉献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时,选择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废私立公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为了整体的成功,可能需要放弃一些个人的便利或利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废私立公”来赞颂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在风雨中坚守,废私立公心,
为众人撑起一片晴空。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人群前,手中高举着象征公共利益的旗帜,背景是熙熙攘攘的市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希望。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废私立公”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以通过“public service”或“altruism”等概念来表达,虽然具体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牺牲个人利益以服务他人的理念是相通的。
“废私立公”这个成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提倡的价值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个人与集体利益的抉择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公共利益,展现出无私和奉献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
贞谦之功,~。
1.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
2.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3.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4.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