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8:33
板正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形状的边缘、线条等直而整齐,没有弯曲或歪斜。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物品的外观或形状规整,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端正、规范。
“板正”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板”(指平板、直板)和“正”(指正直、正确)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直而整齐的状态。在语言的发展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形式的规整和端正。
在**传统文化中,“板正”常与礼仪、规范相联系,反映了一种对秩序和规矩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评价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板正”给人一种秩序感和正式感,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谨、认真和专业。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安心和信任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板正”来形容一个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房间,或者一个穿着整洁、举止得体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洒满书桌,字迹板正如心。”
视觉上,“板正”可能让人联想到直线条的建筑或整齐排列的书籍。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清晰、有力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raight”或“neat”,但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板正”这个词在描述规整和端正的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适用于物品,也适用于人的行为和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观察和感受。
1.
【板】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木板。 同: 版
【引证】
《玉篇》-板,木片也。 、 《诗·秦风 ·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五板而堵。 、 《诗·鸿雁》传-一丈为板。 、 《礼记·檀弓》。-今一日而三斩板。
【组词】
板舆、 板梯、 板箱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