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9:45
峨冠:字面意思是指高耸的帽子,特指古代士大夫或文人所戴的高冠。在古代**,峨冠常与文人的身份和地位相联系,象征着学问和尊严。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峨冠常用来形容文人的形象,如“峨冠博带”形容文人风度翩翩。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峨冠较少直接使用,但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打扮得过于正式或古板。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峨冠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服饰的一部分。
同义词:高冠、华冠
反义词:平冠、便帽
词源:峨冠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峨意为高耸,冠指帽子。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峨冠的实际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和历史描述中仍保留其象征意义。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峨冠代表着文人的身份和学识,是儒家文化中尊重学问和礼仪的体现。
社会影响:峨冠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学问和礼仪的重视,也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特殊地位。
情感反应:峨冠给人以庄重、尊贵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和学识。
联想:想到峨冠,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书院、诗词和文人雅集。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曾看到展示的峨冠,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诗歌:
峨冠博带立风中,
墨香书卷伴古松。
一曲高山流水意,
千古文人共此情。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身着古装的文人,头戴峨冠,站在古松下,手持书卷,背景是古朴的书院。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或是古代书院的读书声。
比较: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博士帽”(academic mortarboard),也是学识和成就的象征。
总结:峨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服饰,更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厚意义。在现代语言中,虽然使用频率降低,但其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依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反思:通过学*峨冠这一词汇,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词汇在传递历史和文化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1.
【峨】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引证】
《说文》-峨,嵯峨也。 、 《广雅·释诂四》-峨,高也。 、 《楚辞·惜贤》-冠浮云之峨峨。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组词】
峨然、 峨巍、 峨舸、 峨冠、 峨冕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