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08
“思不出其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思考问题时不能超出其应有的范围或位置。这个成语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该保持适当的界限和分寸,不要过度或不足。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处理复杂情况时的谨慎和适度。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提醒某人在思考或行动时不要过于激进或保守。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决策和问题解决的策略。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路》:“君子思不出其位。”原意是指君子在思考问题时不会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适度与平衡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行为准则。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思想,强调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和适度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和理性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平衡,避免过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决策时不要过于冲动或保守。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我会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保选择既不过于冒险也不过于保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思不出其位,心如止水静, 决策恰到好处,人生路自明。”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个平衡的天平,象征着公正和适度。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平静而有力的音乐,如巴赫的作品,传达出稳定和平衡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y within one's lane”或“know one's place”,虽然这些表达更侧重于职责和界限,而不是适度与平衡。
“思不出其位”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无论是在学*还是生活中,保持适度都是非常关键的。它帮助我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走极端。这个成语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个人的行为准则之一。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这就是“~”。
1.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5.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