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46
捧心: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用双手捧着心脏,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极度悲伤、痛苦或感动而用手捂住胸口的动作。在文学和日常用语中,它常常用来比喻内心深处的强烈情感。
“捧心”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和比喻意义都较为直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文学修辞手法,用来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
在**文化中,心脏被认为是情感和思想的中心,因此“捧心”这个动作常常与深层的情感体验相关联。在传统文学和戏剧表演中,这个动作常用来表达角色的内心痛苦或感动。
“捧心”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悲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度悲伤或感动时,人们用手捂住胸口的画面,这种动作传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强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看到一部电影,主角在失去亲人时,做出了“捧心”的动作,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角色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捧心”:
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我捧心于寂静的夜,
思念如潮,涌动不息,
只为那远方的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月光下,双手捂住胸口,表情痛苦或感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lutching one's heart”,虽然动作相似,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捧心”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情感表达方式,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深刻地传达了内心的情感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生动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情感体验。
1.
【捧】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捧,两手承也。 、 《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捧馈而哭。 、 《后汉书·朱浮传》-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 晋·干宝《搜神记》-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组词】
捧戴、 捧脚、 捧檄、 捧头鼠窜、 捧茗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