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2:53
凿凿可据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确实可靠,有根据”。其中,“凿凿”表示确凿无疑,“可据”表示可以作为依据。整个成语强调的是某事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判断或决策的依据。
在文学作品中,凿凿可据 常用于描述历史**、科学发现或法律证据,强调其不容置疑的性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言论或行为的信任。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历史学、考古学等,这个成语用于强调证据的可靠性和确凿性。
同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反义词:无稽之谈、空穴来风、捕风捉影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指向事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反义词则强调缺乏证据或不可信。
凿凿可据 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凿凿”源自古代对石头的加工,意味着精确和确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强调事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文化中,凿凿可据** 强调的是诚信和真实性,这在法律和历史研究中尤为重要。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追求,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加重视可信的信息来源。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可靠的印象,使用时往往能增强说话者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在情感上,它传达了一种信任和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撰写报告或论文时使用这个成语,以强调我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历史的石碑上,凿凿可据,
每一笔刻痕,都是时间的见证。
视觉上,凿凿可据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碑或刻有文字的石头,这些图像传达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性。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稳的声音,如法官在法庭上的宣判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irrefutable evidence" 或 "solid proof",都强调证据的不可否认性和坚实性。
凿凿可据 是一个强调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成语,在各种语境中都有其应用价值。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够提升沟通的可信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按此器除孙雨人处现存一具,合之富海帆处一具,皆~。
1.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
2.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
3. 【可】
4.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