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1:11
“匡其不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帮助纠正那些未能达到标准或正确状态的事物。其中,“匡”意为纠正、扶正,“不逮”意为不及、不足。整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他人或事物存在缺陷或错误时,给予帮助和改进。
在文学作品中,“匡其不逮”常用于描述智者或贤人对后辈或下属的指导和帮助,强调的是一种正面的、建设性的影响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错误的善意纠正。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学生或员工的辅导和提升。
同义词中,“指正”和“矫正”更侧重于具体的指导和改正,而“纠正”和“扶正”则更强调整体的修正和提升。反义词则反映了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纵容和放任意味着不干预或不作为。
“匡其不逮”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较为文雅和正式,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互助精神,因此“匡其不逮”这样的成语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的工作环境中,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的场景。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足时,采取建设性的态度和行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使用“匡其不逮”的态度,耐心指导他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将“匡其不逮”融入描述导师或**的形象,如:
智者如星,匡其不逮, 照亮迷途,指引前行。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在指导年轻人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温和而坚定的指导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lp someone improve”或“correct someone's mistakes”,但这些表达没有“匡其不逮”这样的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历史背景。
“匡其不逮”这个成语在强调帮助他人改进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互助和正直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足下云,幸在后死,尚须仆~,共成不朽。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逮】
捉,特指经过追赶或试图抓住
【组词】
逮蚊子、 逮特务、 猫逮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