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5:55
“匡合之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匡正和聚合的功绩”。其中,“匡”指的是纠正、匡正,“合”指的是聚合、团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团体在纠正错误、团结人心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在文学作品中,“匡合之功”常用于赞扬历史人物或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如在国家危难之际,某位领袖能够匡正错误,团结人民,从而挽救局势。
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领导力或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管理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领导者的角色和作用,特别是在危机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
同义词:
反义词:
“匡合之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文献,特别是在描述历史人物的功绩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领导力的重要性,因此“匡合之功”这个成语在强调领导者和团队在危机时刻的作用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人对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团队合作的力量。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纠正错误和团结一致的决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讨论领导力或团队合作的课程或研讨会上遇到这个成语,或者在阅读历史书籍时看到它被用来描述历史人物的功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中,他展现匡合之功, 团结心,纠正航向,终见彩虹。”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共同克服困难,团结一致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鼓舞人心的演讲或团队合作的口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feat of uniting and rectifying”,但这种表达不如“匡合之功”这个成语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
“匡合之功”这个成语在强调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人对这些价值观的重视,也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峤虽无管张之才,而明公有桓文之志,欲建~,岂敢辞命。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