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5:48
谓不拘礼数。典出《晋书.谢安传》"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着帽进。'其见重如此。"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王蒙)刘(刘惔)共在杭南﹐酣宴于桓子野家。谢镇西往尚书墓还﹐葬后三日反哭。诸人欲要之﹐初遣一信﹐犹未许﹐然已停车。重要﹐使回驾。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脱帻箸帽〃宴半坐﹐乃觉未脱衰。"
1.
【谢】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自谢曰。 、 《战国策·魏策》-长跪而谢。 、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清·周容《芋老人传》-惊谢曰。
【组词】
谢咎、 谢错、 谢室
2.
【郎】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引证】
《说文》。按,鲁有二郎。-郎,鲁邑也。
3.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
4.
【帽】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同本义。
【引证】
《乐府诗集·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组词】
帽凭、 帽正、 帽襻儿、 礼帽、 帽套、 帽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