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3:17
词汇“始年”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始年”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的开始之年,通常用来指代一个新时期、新阶段或新事物的起始年份。
在文学作品中,“始年”可能用来强调某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开始,如“新**的始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等,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指代某个特定时期的开始。
“始年”由“始”和“年”两个字组成。“始”意为开始,“年”意为时间单位。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代某个朝代的开始年份。
在**文化中,新年的开始往往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因此“始年”可能会与新年的庆祝活动联系在一起,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始年”给人一种新的开始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新的机遇和挑战,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用“始年”来指代某个重要生活阶段的开始,比如毕业后的第一年工作,或者结婚后的第一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始年”来表达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始年花开又一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新年庆祝的画面,人们欢聚一堂,烟花绽放,象征着“始年”的喜悦和希望。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始年”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the first year”或“the beginning year”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始年”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专业领域中,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某个时期的开始。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