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1:45
“五石散”是一种古代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五种矿物石,如硫磺、雄黄、石膏、滑石和赤石脂。这种药物在古代被用作治疗某些疾病,尤其是皮肤病和风湿病。
在文学中,“五石散”可能被提及作为古代医学的一部分,或者在描述古代生活和医疗实践时出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医学或历史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中医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会被更频繁地使用。
同义词:矿物药方、古代中药 反义词:现代药物、合成药物
“五石散”的名称直接来源于其主要成分——五种矿物石。在古代,这种药物的使用相当普遍,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使用逐渐减少,现代中医中也很少使用这种药物。
在中国古代,五石散是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矿物药效的认知和利用。这种药物的使用也体现了古代医学的某些特点,如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
提到“五石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医疗场景,以及古代人们对疾病的斗争和生存的智慧。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好奇。
在现代生活中,五石散几乎不再被使用,因此很难有直接的个人应用。然而,了解这种古代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在创作中,可以将“五石散”作为一个象征元素,代表古代的智慧和医学的传承。例如,在历史小说中,可以描述一个角色如何使用五石散来治疗疾病,展现古代医学的魅力。
视觉上,可以想象古代药房中摆放着各种矿物药材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古代医者在调配药物时的低语和工具的碰撞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矿物药方,但具体成分和用途会有所不同。例如,古埃及也有使用矿物治疗的传统。
“五石散”作为一个古代中药方剂,不仅代表了古代医学的一种实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理解。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对传统知识的尊重和传承。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