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6:18
亦作"鹧鸪辞"; 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唐李益一首﹑李涉二首。李益所作曲辞﹐《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任半塘《唐声诗下编.格调一》; 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宋汪晫有《鹧鸪词》一首。
1. 【鹧】 鸟名。鹧鸪,像鸭但较鸭小。羽毛头顶棕色,脚橙黄色,背和腹部多为黑白两色相杂。吃植物种子和昆虫、蚯蚓等。此鸟已少见,要保护,禁止猎杀食用。
2. 【鸪】 “鹧鸪”(zhègū):鸟名。“鹁鸪”(bógū):鸟名。
3.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