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0:34
“晒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书籍暴露在阳光下,以便去除湿气、防止霉变或进行消毒。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也可能引申为分享或展示自己的藏书、阅读心得等。
“晒书”一词源于古代对书籍保护的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现代的网络分享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书籍被视为知识的象征,因此“晒书”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保养,也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分享。
“晒书”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知识分享的喜悦。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安静的午后,阳光洒在翻开的书页上,空气中弥漫着书香。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我新购的一套经典文学作品,收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和评论,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也促进了我和朋友们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晒书”:
阳光洒落书页间,
字字珠玑映心田。
晒书一隅静时光,
知识芬芳溢满园。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安静的图书馆角落,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一排排书架上,书籍在阳光下微微泛黄,空气中似乎能听到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iring books”或“exposing books to sunlight”,但这些表达没有“晒书”在中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色彩。
“晒书”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书籍的物理保养,也象征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承。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知识,乐于分享,同时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1.
【晒】
(曬俗作晒。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
暴晒;晒干。
【引证】
《说文》-曬,暴也。 、 《方言七》-暴五谷之类。晋秦之间谓之曬。 、 刘义庆《世说新语》-答曰:“我晒书。”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