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05
词汇“截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截”通常指切断或中断,“刻”则可以指雕刻或时间上的某一时刻。将两者结合,“截刻”可能意味着在某一点上切断或雕刻,或者在某一刻中断时间。
由于“截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创造一种艺术效果,表达时间的凝固或某个瞬间的永恒。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截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截”和“刻”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艺术领域,“截刻”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创作手法或艺术表现形式。
“截刻”可能给人一种精确、专注和永恒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雕塑艺术或时间的冻结。
由于“截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截刻”来表达时间的凝固或某个瞬间的永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艺术家在木头上截刻出精美的图案。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旋律在某一刻突然中断,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截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截刻”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主要可能在艺术或文学领域中被用来创造特定的效果。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1.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
2.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