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33
*日桑榆*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晚年或事物接近衰败。其中,“日”指的是太阳快要落下的样子,“桑榆”则是指桑树和榆树,古人认为这两种树是太阳落山时最后照到的地方,因此常用来比喻晚年。
在文学作品中,“日*桑榆”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晚年状态,表达一种时光荏苒、人生将尽的哀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言的文雅和深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同义词:风烛残年、暮年、晚年 反义词: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盛年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如“风烛残年”强调的是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而“风华正茂”则强调的是生命的活力和旺盛。
“日*桑榆”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比喻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晚年被视为人生的一种自然阶段,虽然带有一定的哀愁色彩,但也强调了人生的完整性和循环。因此,“日桑榆”这个成语在**文化中承载了对人生阶段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间的敬畏。它让我联想到夕阳下的宁静和人生的无常,这种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用来营造一种深沉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家族聚会中听到长辈们谈论他们的晚年生活,那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日*桑榆”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日*桑榆映晚霞,人生如梦转瞬逝。”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桑榆树,光线柔和,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缓慢、抒情的旋律来配合这种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nset of life”,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日桑榆”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让我对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了更深的思考。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薄】
3.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4.
【榆】
榆树。
【引证】
《说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为枌也。荚可食,亦可为酱。-榆,白枌。 、 《礼记·内则》-堇萱枌榆。 、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