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9:23
屠杀:指*地杀害,通常指残忍、无差别地杀害许多人。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常用于描述战争、暴行、种族灭绝等极端暴力。
屠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宰杀牲畜,后来逐渐演变为指***杀害人类。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massacre”,源自法语“massacrer”,意为“残酷地杀害”。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屠杀往往与战争、种族灭绝、政治清洗等相关。例如,南京大屠杀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记忆,而在国际上,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
屠杀这个词汇通常会引发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愤怒、悲伤等。它让人联想到无辜生命的丧失和人类道德的沦丧。
在个人生活中,屠杀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时。例如,在观看关于二战的历史纪录片时,屠杀这个词汇会被频繁提及。
在诗歌中,屠杀可以被用来象征暴力和毁灭:
在那片血染的土地上, 屠杀的阴影久久不散, 无辜的灵魂在哭泣, 历史的伤痕永难愈合。
屠杀这个词汇会让人联想到血腥的画面和哀嚎的声音。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战争纪录片中的残酷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受害者的呼救声和枪炮声。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屠杀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的、残忍的杀害。例如,在德语中,对应的词汇是“Massaker”,在日语中是“虐殺”(gyakusatsu)。
屠杀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极端暴力的词汇,也是一个引发深刻思考和情感反应的词汇。通过对屠杀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1.
【屠】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屠,刳也。 、 《六书故》-屠,刳剥畜牲也。 、 《史记·樊哙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 《后汉书·何进传》-进自屠羊。 、 《史记·魏公子列传》-屠者朱亥。 、
【组词】
屠沽、 屠狗、 屠杀、 屠肆、 屠工、 屠牛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