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8:34
政治协商是指在政治领域中,不同的政治实体或代表通过对话、讨论和谈判来达成共识或解决分歧的过程。这一概念通常涉及政府、政党、社会团体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目的是为了制定政策、解决冲突或推动社会发展。
在不同的语境下,“政治协商”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政治协商”一词源于对政治过程的描述,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协商的形式和重要性也有所变化。
在,政治协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的运作中。政协是**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国家发展。
政治协商往往给人以积极、建设性的印象,因为它代表了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分歧的可能性。这种联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在日常生活中,政治协商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例如社区规划、公共政策讨论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政治协商比喻为“和平的桥梁”,连接着不同的声音和愿望,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
政治协商的场景可以让人联想到会议室中人们围坐一圈,认真讨论的画面,或是和平鸽飞翔的象征性图像。
在不同的文化中,政治协商的形式和重要性各不相同。例如,在西方民主国家,政治协商更多体现在议会辩论和政党合作中;而在一些非民主国家,政治协商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内部权力斗争中。
政治协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涉及政治过程的分析,还与文化、社会背景紧密相关。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促进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3.
【协】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xié)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協,众之同和也。 、 《书·尧典》。传:“合也。”-协和万邦。 、 《书·洪范》。传:“和也。”-协用五纪。 、 《资治通鉴》-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 、 、 《太玄·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
【组词】
协允、 协气、 协恭、 协睦;协畅;协调;协泰
4.
【商】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商,从外知内也。 、 《广雅》-商,度也。 、 《汉书·赵充国传》-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
【组词】
商略、 商算、 商度、 商羊、 商谜、 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