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9:43
尘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并不直接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固定词组。从字面上看,“尘”通常指尘埃、尘土,而“音”则指声音。结合起来,“尘音”可以理解为尘埃的声音,或者引申为微弱、不易察觉的声音。
在文学语境中,“尘音”可能被用来形容非常细微的声音,如风吹过枯叶的声音,或是远处的钟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非常安静或微妙的声音环境。在专业领域,如音乐或声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极低频或极弱的声音。
同义词:微音、细音、弱音 反义词:巨响、轰鸣、喧嚣
由于“尘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由“尘”和“音”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尘音”可能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历史的沉淀,尤其是在描述古老或废弃场所时。
“尘音”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古老或神秘的氛围。它可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或是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关注和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深夜散步时,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那种声音就像是“尘音”,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和平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尘音”:
在古老的石阶上,
尘音轻轻诉说,
岁月的秘密,
在风中飘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街道或废墟的画面,背景音乐是轻柔的风声或远处的钟声,这些都能增强“尘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如英语中的“whisper of dust”。
“尘音”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细微声音和宁静氛围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丰富了我们对声音世界的感知和描述,增加了语言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