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3:04
“尘顽”一词由“尘”和“顽”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上,“尘”通常指尘埃、尘土,而“顽”则意味着固执、不易改变。结合起来,“尘顽”可以理解为形容某物或某人像尘埃一样固执、难以改变或清除。
在文学作品中,“尘顽”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固执的老人或一个难以改变的传统。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性格或*惯。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某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社会结构。
“尘顽”一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由“尘”和“顽”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到,可能是现代汉语中逐渐形成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尘顽”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变通”相对立,强调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它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接受新事物、坚持旧有观念的人或机构。
“尘顽”一词给人以负面联想,通常与固执、不易改变的特质相关联。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难以沟通、不愿改变的人或事物,带来一种挫败感或无奈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坚持旧有观念的长辈,他们的固执有时让人感到“尘顽”。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尘顽”:
岁月如尘,顽石不化,
旧梦难醒,新风难入。
视觉上,“尘顽”可能让人联想到堆积的尘埃、古老的石雕或锈迹斑斑的铁器。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沉闷的声音相关联,如老旧木门的吱嘎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ubborn as a rock”或“set in one's ways”,都表达了类似的不易改变的特质。
“尘顽”一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准确地捕捉了固执、不易改变的特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到它在特定语境中的力量和情感色彩。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顽】
(形声。从页(xié),元声。从页。本义:难劈开的囫囵木头)。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画松》-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