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1:51
枝节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树枝和节疤,即树木的分支部分和其上的结节。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事物中的次要部分或细节,尤其是在讨论复杂问题时,指那些不重要或不关键的部分。
在文学中,“枝节”常用来比喻故事情节中的次要**或细节,如“故事的主线清晰,枝节处理得当”。在口语中,可以指谈话中的无关紧要的话题,如“我们不要被枝节问题分散了注意力”。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工程,可能指复杂的程序或设计中的次要元素。
同义词中,“细节”强调小而具体的部分,“琐事”带有贬义,指不重要的事务,“次要部分”则明确指出其重要性低于其他部分。反义词则强调事物的主要和关键部分。
“枝节”一词源自对树木形态的描述,后逐渐引申为比喻用法,用以描述事物中的次要或不重要的部分。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枝节横生”的描述,用以比喻复杂的情况。
在文化中,“枝节”常与“主干”相对,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人重视整体性和层次性的文化特点。
“枝节”一词给人以繁琐、复杂的印象,有时也带有贬义,特别是在强调简洁和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剔除或简化的不必要元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处理工作任务时区分哪些是“枝节”,哪些是关键任务,这有助于我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枝节间寻觅,主干的光芒指引前行。”
视觉上,“枝节”可能让人联想到错综复杂的树枝图案;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风吹过树枝时发出的沙沙声,象征着生活中的琐碎声音。
在英语中,“枝节”可以对应为“trivialities”或“details”,在不同文化中,处理细节的方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枝节”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分清主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枝节”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清晰度和效率。
1.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