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1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8:40
“令人”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副词,用来修饰动词,表示某种行为或状态使人产生某种感觉或反应。字面意思是“使人...”,常用于表达某种情感或评价。
“令人”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保持不变。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论语》中已有类似用法,表示“使人...”的意思。
在文化中,“令人”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赏或对不良事物的批评。它反映了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表达。
“令人”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如感动、惊讶、担忧等。它能够迅速唤起读者或听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令人”来表达对电影、书籍或**的感受。例如,当我看完一部感人的电影后,我会说:“这部电影真是令人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令人”:
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花开满园,令人目不暇接。
结合图片,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可以说:“这幅画令人心旷神怡。”结合音乐,听到一首悠扬的乐曲,可以说:“这首曲子令人陶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t is...”或“It makes one...”,如“It is breathtaking.”或“It makes one feel warm.”
“令人”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能够丰富语言的情感表达和评价功能。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感受和观点。通过深入学和分析,“令人”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载体。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