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42
“令人发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人头发竖立起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恐惧、震惊或愤怒的情绪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令人发竖”常用于描述恐怖、惊悚或悲惨的场景,以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夸张地表达对某件事情的强烈反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或作品的情感效果。
“令人发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对极端情绪反应的直观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汉语中描述强烈情感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令人发竖”常与鬼怪、恐怖故事或悲剧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极端情绪的恐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某些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黑暗、未知和极端的情绪体验,影响我在描述恐怖或悲惨场景时的表达方式。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看恐怖电影时,电影中的恐怖场景让我感到“令人发竖”,那种紧张和恐惧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风声鹤唳,
令人发竖的幽灵在林间徘徊。
月光下,影子扭曲,
恐惧在心中蔓延,无法平息。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森林中幽灵出没的画面,配以阴森的风声和尖锐的鸟鸣,增强“令人发竖”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ir-raising”或“chilling”,用来形容同样令人恐惧或震惊的事物。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情感共鸣。
“令人发竖”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情感表达,能够有效地传达极端的恐惧、震惊或愤怒。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丰富我的词汇和提高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阅详,所犯多属重辟,~。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4.
【竖】
纵。与“横”相反。
【引证】
南朝·梁简文帝《明月山铭》-緅色斜临,霞文横竖。
【组词】
竖井
童仆。
【引证】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组词】
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