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42:09
“排愁破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排除忧愁,停止哭泣。它形容人在悲伤或忧愁之后,通过某种方式使心情好转,不再流泪。这个成语强调了情绪的转变和心理的恢复。
在文学作品中,“排愁破涕”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或悲伤后,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心情得以平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个人情感经历时,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情感咨询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导人们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同义词:
反义词:
“排愁破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调节和心理恢复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情感转变的工具。
在**文化中,情感表达往往被认为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因此,“排愁破涕”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在面对困难时,人们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溺于悲伤之中。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人心的。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挑战时,人们有能力克服困难,恢复内心的平静。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挫折,但通过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我学会了排愁破涕,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过后,彩虹现,
排愁破涕,心自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经历了悲伤后,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脸上露出了微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或励志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情感转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one's frown upside down”或“cheer up”,它们都传达了从悲伤到快乐的转变。
“排愁破涕”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不仅帮助我理解情感的转变,还鼓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情感调节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
且当视阴数箭,排愁破涕,人生乐耳,忧戚何为。
1. 【排】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3.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
4.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