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53:45
“呕泄”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呕吐和腹泻,通常用来描述人体因疾病或不适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在医学领域,呕泄可能指向急性胃肠炎等病症的症状表现。
在医学语境中,“呕泄”常用于描述患者的具体症状,如“患者出现呕泄症状,需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食物中毒或肠胃不适时可能会被提及。
“呕泄”由“呕”和“泄”两个字组成,“呕”指呕吐,“泄”指腹泻。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组合起来描述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
在**文化中,呕泄通常被视为身体不适的信号,需要及时治疗。在社会交往中,提及呕泄可能会被视为不雅或不礼貌,因此这个词汇在非医学场合较少使用。
提及“呕泄”可能会引起不适或恶心的感觉,因为它直接关联到身体的不适和疾病的症状。这种词汇的使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医院、药物和治疗。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经历了呕泄,可能会选择就医或调整饮食*惯,以缓解症状。
在创作中,可以将“呕泄”用作比喻,描述某种极端的情绪或心理状态,如“他的心灵经历了如同呕泄般的痛苦”。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医院的环境或治疗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呕吐的声音或医生的建议。
在不同文化中,描述类似症状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例如,英语中可能会使用“vomiting and diarrhea”来描述类似症状。
“呕泄”是一个描述特定生理症状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使用,但在医学和健康相关的讨论中非常重要。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身体反应和健康状况。
1.
【呕】
(形声。从口,区(ōu)声。本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呕。-欧,吐也。 、 《左传·哀公二年》-吾伏嘔呕血。 、 《山海经·东山经》-其音如呕。 、 《博物志·异人》-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 、 唐·杜甫《北征》-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组词】
呕逆、 呕泄、 呕家
2.
【泄】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引证】
《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运物之泄也。 、 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穷岫泄云。 、 《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宗气泄也。 、 《淮南子·本经》-精泄于目。 、 《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 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蓄泄数千载。
【组词】
泄宣、 泄冤、 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