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3:58
“呕心抽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极度悲伤或痛苦到极点,以至于感到心和肠都要被抽出来一样。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极端的情感体验,通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痛苦或绝望时的感受。
在文学作品中,“呕心抽肠”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经历重大打击或失去亲人时的情感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心如刀割”或“痛不欲生”则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情感表达而非技术性语言。
同义词:
反义词:
“呕心抽肠”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呕心”和“抽肠”两个词组合而成,这两个词分别形容极度悲伤和痛苦。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情感表达往往较为含蓄,因此像“呕心抽肠”这样的成语提供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戏剧表演中,用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刻的悲伤和痛苦。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承受的损失或打击时的无助和绝望。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可能会影响我的思维,使我在描述类似情境时选择更为生动和有力的词汇。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我没有直接使用过“呕心抽肠”这个成语,但在描述一些深刻的情感体验时,我会选择类似的表达方式,如“心如刀割”或“痛不欲生”,以传达我或他人的强烈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星辰黯淡无光,
呕心抽肠的痛,如潮水般涌上。
回忆如刀,切割着脆弱的心房,
在这无尽的黑夜,我独自彷徨。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一幅描绘悲伤或绝望场景的画作,如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黑暗中,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或是悲伤的旋律,如《悲怆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wrenching”或“gut-wrenching”,这些表达也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痛苦的情况。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的强度和描述的目的是相似的。
通过对“呕心抽肠”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提供了
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1.
【呕】
(形声。从口,区(ōu)声。本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呕。-欧,吐也。 、 《左传·哀公二年》-吾伏嘔呕血。 、 《山海经·东山经》-其音如呕。 、 《博物志·异人》-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 、 唐·杜甫《北征》-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组词】
呕逆、 呕泄、 呕家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抽】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引证】
《广雅》-抽,拔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每射,抽矢菆。 、 《庄子·天地》。李注:“引也。”-挈水若抽。 、 《诗·郑风·清人》-左旋右抽。 、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组词】
抽简禄马、 抽匣、 抽毫、 抽宝剑;抽刀
4.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