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6:54
词汇“忮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忮求”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忮求”的字面意思是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要求或主张,不愿意妥协或改变。其中,“忮”表示固执、顽固,“求”表示要求、追求。
在文学作品中,“忮求”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物性格中的顽固或坚持己见的特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特定语境下,可能会用来描述某种坚持原则或立场的行为。
“忮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仍可见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忮求”这种固执己见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在社会交往中,适度的妥协和变通被认为是维护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
“忮求”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固执、难以相处的人。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传达出一种批评或不满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坚持己见、不愿意妥协的人,这时可以使用“忮求”来形容他们的行为。例如,在家庭讨论中,如果有人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我们可以说他“忮求”。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忮求”来描绘一个固执的人物形象:
他心如磐石,忮求不移,
任凭风雨,我行我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固执的人物形象,他站在一个坚定的立场上,不受外界影响。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坚定、有力的旋律来表达“忮求”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忮求”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固执己见的行为。例如,英语中可以用“stubborn”或“inflexib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忮求”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古雅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实际交流中,适度的妥协和变通往往更为重要。
1.
【忮】
强悍,凶狠。
【引证】
《说文》-忮,很也。从心,支声。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忮,恨也。 、 《资治通鉴》-长安险固,风俗豪忮。
【组词】
忮毒、 忮横、 忮狠、 忮恶
嫉妒;忌恨。
【引证】
《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诗·大雅·瞻卬》-鞫人忮忒。 、 《庄子·齐物论》-大勇不忮。
【组词】
忮刻、 忮嫉、 忮忌、 忮忍、 忮悍、 忮害、 忮心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