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1:19
词汇“忮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忮忍”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忮忍”的字面意思是固执、顽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其中,“忮”表示固执、顽固,“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坚持、忍耐。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忮忍”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别是在面对改变或劝说时表现出的顽固态度。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出现在学术论文或古文研究中。
“忮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顽固”、“固执”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固执己见有时被视为一种负面的品质,特别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的社会背景下。因此,“忮忍”在古代文学中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提到“忮忍”,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坚持己见、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的人。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给人带来固执、难以沟通的印象,有时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忮忍”的人,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往往难以妥协,这给项目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忮忍”:
岁月如梭,世事变迁,
唯你心怀忮忍,不变初衷。
提到“忮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古老的画面,比如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在音乐中联想到一些沉重、缓慢的旋律,象征着固执和坚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忮忍”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tubborn”(英语)、“tête-muette”(法语)等,都可以表达类似的固执、顽固的意思。
通过对“忮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古雅和深层次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这个词汇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的演变。
1.
【忮】
强悍,凶狠。
【引证】
《说文》-忮,很也。从心,支声。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忮,恨也。 、 《资治通鉴》-长安险固,风俗豪忮。
【组词】
忮毒、 忮横、 忮狠、 忮恶
嫉妒;忌恨。
【引证】
《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诗·大雅·瞻卬》-鞫人忮忒。 、 《庄子·齐物论》-大勇不忮。
【组词】
忮刻、 忮嫉、 忮忌、 忮忍、 忮悍、 忮害、 忮心
2.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