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7:19
词汇“京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京辅”的分析:
“京辅”字面意思是指京城的辅助或辅助京城的地方。在古代,京辅可能指的是京城周边的地区,这些地区在政治、经济或军事上对京城有辅助作用。
由于“京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京辅作为京城周边地区的称呼。
“京辅”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京城周边地区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京畿”来指代类似的概念。
在古代**,京辅地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们对京城的辅助作用,包括提供军事保护、粮食供应等。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往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由于“京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然而,对于研究历史或古代地理的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古代京城周边地区重要性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与“京辅”相关的经历或故事。这个词汇更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代文献中。
由于“京辅”的特殊性,它在现代创作中可能不太常见。然而,如果要在诗歌或故事中使用,可以强调其历史和地理的重要性,例如:
由于“京辅”不是一个视觉或听觉上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立即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如果结合古代京城的图像或历史音乐,可能会增强对这个词汇的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京辅”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特定于**古代地理和政治结构的术语。
“京辅”作为一个古代地理术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京城周边地区的重要性。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表达中,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场景有限,但它在特定历史或文化背景下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辅】
(形声。从车,甫声。本义:车旁横木。辅所以益辐,使之能重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木夹车也。-輔,人颊车也。 、 《吕氏春秋·权勋》-若车之有辅。 、 《尔雅》。按,车辅木之小者。-辅,小木。 、 《诗·小雅·正目》-其车既载,乃弃尔辅。
【组词】
辅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