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24
京胡是一种**传统拉弦乐器,属于胡琴的一种。它主要用于京剧和其他北方戏曲音乐的伴奏。京胡的音色尖锐、明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京剧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京胡起源于**的北方,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胡琴类乐器。随着京剧的发展,京胡逐渐成为京剧音乐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并在结构和演奏技巧上有所发展和变化。
京胡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音乐表演的工具,也是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提到京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京剧的精彩表演、**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或是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京胡可能更多是在观看京剧表演或参加文化活动时接触到的。它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享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京胡声声,穿越千年,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唤醒沉睡的记忆。”
京胡的演奏场景往往伴随着京剧的表演,可以想象一位艺术家在舞台上全神贯注地演奏京胡,台下的观众被其音乐所吸引。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乐器,但可以与小提琴等弦乐器进行比较,它们在音乐表现和演奏技巧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京胡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学京胡,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传统音乐和戏曲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和理解京胡这一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引证】
《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胡,牛顄垂也。 、 《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狼跋其胡。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组词】
胡髯朗、 胡皱、 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