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1:33
词汇“伍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来分析。以下是对“伍伯”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伍伯”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一种官职或社会地位的称呼。根据《周礼》记载,伍伯是古代军队中的基层军官,负责管理五人或十人的小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伍伯的具体职责和地位可能有所变化。
“伍伯”一词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军队的编制有关,伍指的是五人或十人一组,伯可能指的是领导或管理者。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伍伯作为军队中的基层军官,反映了当时的军事组织和社会结构。这一词汇的使用和演变,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军事管理和组织的高度重视。
对于现代人来说,“伍伯”这一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古朴感,联想到古代战争和军队的形象。
由于“伍伯”这一词汇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再使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在历史学*或文化研究中,可能会遇到这一词汇。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伍伯”这一词汇来增强作品的历史真实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或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伍伯”这一词汇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基层军官称谓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罗马军队的“Decurion”(十人队长)。
“伍伯”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的军事组织和社会结构,对于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文化知识和历史认知。
1.
【伍】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同本义。
【引证】
《广韵》-伍,行伍。 、 《管子·小筐》-五人为伍。 、 《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 、 《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 、 《左传·哀公十一年》-林不狃之伍。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