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21
词汇“俭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俭”通常指节俭、节约,而“月”则指月份或时间。因此,“俭月”可以理解为一个强调节俭的月份或时期。
“俭月”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一个需要或鼓励节俭的月份。在古代,这可能指的是农闲时期或资源匮乏的月份,人们需要节约使用资源。
“俭月”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对农耕社会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仍然可以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俭月”可能在强调节俭的文化背景下被提及,尤其是在资源有限或经济不景气的时期。
提到“俭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朴素、节约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浪费行为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经济紧缩或需要节约的时期,可以使用“俭月”这个词来描述这一阶段,以此提醒自己和家人要更加注重节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俭月的清风里,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粒米。”
提到“俭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朴素的家居环境、简单的食物和节约的生活方式。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朴素的装饰和节约的标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节约用水、用电的提示音。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来描述需要节俭的时期,如英文中的“frugal month”或“lean month”。
“俭月”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节俭这一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在特定语境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