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9:32
词汇“干历”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假设“干历”是一个由“干”和“历”组成的复合词,我们可以推测其字面意思可能是“经历干旱”或“干旱的历史”。在这里,“干”可能指的是干旱,而“历”则指的是历史或经历。
由于“干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科学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地区干旱的历史或经历。
由于“干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特定领域或地区的术语,或者是近年来新创造的词汇。
在干旱频发的地区,“干历”可能被用来描述和分析干旱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提到“干历”,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干旱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克服这些困难。
由于“干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学术或专业交流中,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相关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干历”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坚韧和适应力,例如在描述一个家族或社区如何通过代代相传的经验来应对干旱的故事中。
视觉上,“干历”可能让人联想到干裂的土地、枯萎的植物;听觉上,可能是风沙的声音或是人们在干旱中祈祷的低语。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描述干旱历史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关于干旱的记录和经历。
尽管“干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通过假设和推测,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特定语境下的潜在用途和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