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7:4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7:48:41
海纳百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大海能够容纳无数的河流”。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集体具有包容性和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文化和人才。
在文学作品中,海纳百川 常用来形容君主或领导者的宽广胸怀,如“他作为领导者,真正做到了海纳百川,广纳贤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包容性,如“她的心胸像海纳百川一样,从不计较小事。”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或个人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同义词:包容、宽宏大量、胸怀宽广 反义词:狭隘、心胸狭窄、排斥
海纳百川 这个成语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强调了包容和无欲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的胸怀和气度。
在文化中,海纳百川**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和“兼容并蓄”的理念。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以宽广、深邃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无边的大海和源源不断的河流,象征着无限的可能和包容。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一位领导,他总是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对待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这使得团队氛围和谐,工作效率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海纳百川,心怀天下,波澜不惊,静观风云。”
想象一片广阔的海域,无数河流汇入其中,海浪轻拍岸边,这样的画面和声音给人以宁静和包容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big tent”,意味着一个包容各种观点和人群的大帐篷。
海纳百川 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提醒我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交都是非常有益的。
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3.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4.
【川】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川,贯川通流水也。 、 《管子·度地》-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 、 《周礼·地官》-有川衡。 、 《易·需》-利涉大川。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 、 《诗·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 、 《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为泽。 、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组词】
川源、 顺尊、 川游、 川口、 川水、 川防、 川谷、 川坻、 川岗